輕利重義的徽商吳鵬翔

作者:陳 佳 發(fā)布時間:2024-01-31 15:47 信息來源:黃山日報 閱讀次數(shù):
字號: 打印 收藏

古往今來,,在世人眼里,,商人總是唯利是圖的,他們的眼里只有經(jīng)濟利益,,其他都可以退其次,。“商人重利輕別離”,,白居易這句傳唱千古的詩句似乎印證了商人逐利的本質(zhì),。然而,徽商卻是個例外,。盡管在商言商,,但賈而好儒的徽商大都能按照儒家的道德規(guī)范經(jīng)商,主張以仁為本,、重義輕利,、以義獲利、至誠至信,,在贏得財富的同時,,也書寫了興盛中國商界數(shù)百年的傳奇。

吳鵬翔是清朝乾隆年間的糧食商人,,今休寧縣溪口鎮(zhèn)冰潭人,。這位從新安江源頭走出的徽商,長期在武漢三鎮(zhèn)之一的漢陽做生意,。有一年,,吳鵬翔做胡椒生意,,與人簽約后買進了800斛胡椒,。斛是古代容量單位,,一斛本為十斗,,有清一代改為五斗,。這800斛差不多相當(dāng)于今天的8000公斤,。收到貨物后,吳鵬翔手下有人辨別出這批胡椒有毒,。后來,,消息不知怎么傳入了賣主耳中,惟恐事情敗露的他于是便來央求吳鵬翔退貨,,并主動提出中止雙方合同,。按照一般商人的處理辦法,退貨自不必說,,再借機要點什么損失費,、補償費也屬正常。然而,,吳鵬翔竟出人意外地拒絕了,,不僅沒有退還貨物、收回貨款,,反而不惜成本,,將這批有毒胡椒付之一炬。眾人不解,,問他緣故,,他的回答是:如若賣主回購胡椒,勢必再次轉(zhuǎn)售,,從而坑害更多的人,。而自己斷然將問題胡椒全部銷毀,便可避免一起可能導(dǎo)致大范圍中毒事件的發(fā)生,。

重視商品質(zhì)量,、自覺抵制和拒售假冒偽劣商品,雖然為此承受巨額虧損亦在所不惜,。吳鵬翔之舉,,體現(xiàn)了徽商遵循儒家“明允篤誠”“取予有義”精神的寶貴品質(zhì)。

古人云:“生財有大道,,以義為利?!弊鳛樯倘?,言利是初衷,本無可厚非,,但絕不可唯利是圖,,見利思義。清乾隆四十八至四十九年間,,湖北大旱,,一時“米價踴貴”。從事糧食貿(mào)易的吳鵬翔剛好“運川米數(shù)萬石至”,。面對嗷嗷待哺的饑民,,他并沒有見利忘義,,乘機漲價大發(fā)“國難財”而是“減值平糶,民賴以安”,??恐鴧蛆i翔低價拋售的四川大米,當(dāng)?shù)匕傩斩蛇^了難關(guān),,吳鵬翔本人也贏得了百姓的口碑,,甚至于官方的褒獎,“上至大吏下至郡縣咸與嘉獎”,。

吳鵬翔,,一個眾多徽商中的普通商人,盡管他沒有像“紅頂商人”胡雪巖那樣“商而優(yōu)則仕”成為紅極一時的人物,,但因信守著“以義為利,、非義之財不取,、以義為先”的義利觀,,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(yè),。

“為人慷慨,、見義必為……年八十一卒,?!边@是清道光版《休寧縣志》對吳鵬翔的評價,,而今日的我們翻閱與徽商有關(guān)的故事時也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吳鵬翔的義舉仍歷歷在冊,,為世人所傳誦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