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商術語解讀
貸本經(jīng)商
徽商資本來源之一,。借高利貸從事商業(yè)經(jīng)營,是徽州商人資本的重要來源之一,。金聲《與徐按院書》指出:徽州人"雖挾貨行賈,實非己貨,,皆稱貸于四方之大家,而償其什二三之息,,但以運貨于其手,則伊若如其所有,,而以為此民貨也",。婺源人江汝元便是以貸本經(jīng)商起家,終致大富,。
佃仆制
具有嚴格隸屬關系的租佃制度,明清時期流行于安徽,、江蘇,、浙江,、湖南、湖北,、河南、廣東,、福建等省的某些地區(qū),安徽的徽州地區(qū)尤為盛行,。佃仆有時被稱作地仆,、莊仆、莊人,、住佃、莊佃,、火(伙)佃,、佃民,、伴當、佃童等,,另外還有祁門的莊戶,黔縣,、休寧的小戶、小姓,,歙縣的底下人,,績溪的?;睿约安闉车睦蓱艉托糁Q,,都是性質(zhì)相同的名稱。郎戶亦稱拳頭莊,,小戶又以承擔的勞役而賦予不同的名稱,諸如守墳莊,、包袱莊,、抬棺木莊、龍燈莊,、吹打莊,、道士莊、火把莊,、挑擔莊,、抬轎莊、糧倉莊,、守夜莊,、守木莊,、修房莊、搭戲臺莊等,,莊是莊仆的省稱。
佃仆的來源有多種形式,,或由家內(nèi)奴仆釋放而來,或因佃種地主或祠堂的土地而來,,或因無處棲身而被迫居住地主莊屋以致淪為佃仆,或因先人葬于地主山場而淪為佃仆,,或因入贅,、婚配佃仆的妻女而淪為佃仆,,或因生活所迫賣身為佃仆,。佃仆的生活環(huán)境惡劣,,受地主的田租、山租,、高利貸和額外農(nóng)產(chǎn)物勒索等剝削,還必須為地主的冠婚喪葬及日常生活提供搖役,。佃仆與地主之間存在著主仆名分,,沒有遷徙的自由,,婚配受到干涉,沒有科舉入仕資格,,甚至言談、服飾等日常生活小節(jié)亦受到束縛與干涉。在法律地位上佃仆同于奴仆,,日常生活中同樣遭到歧視。但是佃仆與奴仆存在性質(zhì)上的區(qū)別,。地主對奴仆的人身控制是無限制的,對佃仆則有限制,,驅(qū)使佃仆是有條件的,;佃仆是主人的"人",,而不是象奴仆實為主人之"物",;奴仆以口為單位計算,佃仆則有家庭,,有一定私有財產(chǎn),,以戶來計算。佃仆是由于種主田,、住主屋,、葬主山而以契約或宗規(guī)家法的形式確定與主人的關系,并歸屬于整個宗族的家奴,,社會地位介于奴仆與佃戶之間,,這種以大量佃仆存在為基礎的佃仆制,產(chǎn)生于東晉,、南朝,、隋、唐的部曲,、佃客制的基礎之上,。它在徽州特別盛行,可以歸結為徽州鄉(xiāng)紳勢力特別強,、奴隸制殘余一直遺存等原因,。但是,到清朝中后期,,由于佃仆的絕對數(shù)量逐漸減少,,謠役地租開始向貨幣地租轉變,還有佃仆,、奴仆起義頻繁發(fā)生等原因,,佃仆制日漸衰落,最終走向消亡,。
非勤儉不能治生
徽商持家,、經(jīng)營方式,。語見《豐南志·從父敬仲公行狀卜"非詩書不能顯親,非勤儉不能治生,。"意思是只有通過讀書做官,才能光宗耀祖,;只有勤儉,,才能發(fā)家?;罩莸谝淮倘?,大多一貧如洗,勤儉發(fā)家顯得尤為重要,。婺源人李祖記,,早年業(yè)儒,因生活貧困,,棄儒就商,,從事販木。凡竹頭木屑均舍不得丟棄,,收集起來,,各當其用,逐漸發(fā)家致富,。既富,,勤儉不減貧困時,每天粗茶淡飯,,一件布衣穿了十多年,,一雙云履只在見客時穿。居室極陋隘,,也不新建,,資金全部投入營運。富商大賈,,也以勤儉自律,。歙縣大鹽商鮑志道,擁資巨萬,,不事奢侈,,家中不專備車馬,不演戲,,不豪宴請客,。
賈而好儒
徽商特色之一。明代有人把徽商分為"儒賈"和"賈儒"兩種,。儒賈以經(jīng)商為名而行儒教之事,,賈儒以崇儒為名而行經(jīng)商之事。兩者都是具有相當文化程度的商人,或具有經(jīng)商才干經(jīng)驗的文化人,,是賈與儒的結合,,是文與商的交融。"賈為厚利,,儒為名高"(《太函集》卷52),。徽商賈而好儒,,受到較深的儒學教育,,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,使他們在經(jīng)商中,,善于運用心計,,精干籌算,審時度勢,,決定取予,。明代欲人黃鐮,少時從儒就學,,立下經(jīng)世之志,,后來棄儒經(jīng)商,在閩,、越,。齊、魯間進行商業(yè)活動,。由于善于洞察"盈虛之數(shù)",,故精干"進退存亡之道",獲利甚多,。清代款人葉天賜,,生性聰穎,工詩詞,,擅書法,,因家貧行賈,"料事十不失一",,一躍而為揚州富商,。
歸德孟嘗
徽商對待債務的一種態(tài)度。語見敦縣《潭渡黃氏族譜·故國子生黃彥修墓志銘卜"贏則不貸,,貸則不贏,,重以歲兇,索之何益,?馮援俠客,,猶能歸德孟嘗,,公等休矣,吾不逞椎牛,。"徽商經(jīng)常免除一些債戶無法償還的債務,,明代婺源商人汪拱干一次焚券達數(shù)千張。黃彥修的話表達了徽商對免除債戶債務的見解,。
紅頂商人
對清末著名徽商胡塘(字雪巖)的別稱,。胡光埔因捐輸及佐輔陜甘總督左宗棠有功,清廷賞封布政使銜,,從二品文官頂戴用珊瑚,賞穿黃馬褂,。人稱"紅頂商人",。當代臺灣著名作家高陽發(fā)表有《紅頂商人》長篇歷史小說,描寫胡光墉一生的興衰史,,使胡光埔"紅頂商人"的雅號家喻戶曉,。參見[胡光墉],也有將"紅頂商人"泛稱所有亦賈亦儒,,帶紅頂帶的徽商大賈,。
徽商會館
徽州會館、新安會館,、新安公所及徽屬某縣會館的總稱,,是旅居異地的徽州商人結成團體,集會居住的館舍,。主要是聯(lián)絡鄉(xiāng)誼,,為本幫商人提供方便,代表商人與官府交涉商業(yè)事務,,為徽人舉辦公益事業(yè),,有的會館還延師教習同鄉(xiāng)子弟。同時代為傳遞鄉(xiāng)人信函和官府文告,,會館經(jīng)費由會館所在地徽商提供,。
最早的徽商會館為北京欽縣會館,建于1560年,,由旅京款人楊忠,、鮑恩首倡,位于正陽門之西,。初為三進九室建筑,,后歷經(jīng)擴建、重修,,規(guī)模宏大,。會館的建立,,標志著徽商集團的形成,為徽商開辟了立足,、發(fā)展之地,,湖北漢口新安會館,為旅漢徽商提供行商便利,,擴充路徑,,開辟碼頭,置買店房,,形成"新安街",,石鐫"新安街"額。蘇州吳江縣盛澤鎮(zhèn)徽寧會館(同相鄰的寧國府屬邑合辦)有房產(chǎn),、田產(chǎn),、義家和供裝卸貨物用的駁岸,僅會館建筑就造了20多年,,規(guī)模宏大,。明清徽商鼎盛時期,徽商會館遍布全國,,大至蘇州,、杭州、澳門,、廣州等大都市,,小至淄院、姜湖,、黃康等小鎮(zhèn),,均有會館設置。僅南京一地就有徽商會館數(shù)處:馬府街有新安會館,,太平街欄桿橋,、上新河各有徽州會館,鈔庫街有新歙會館等,。
徽商木業(yè)公所
徽商行業(yè)組織名,。又稱徽國文公祠。位于杭州候潮門外,。清乾隆年間由婺源木商江揚言創(chuàng)建,,其子江來喜又在錢塘江邊上自閘口下至秋濤宮,購置3690余畝沙地,,用來置放木材,。新安江是徽木外運的主要信道,明清時期四季可運輸,,80%以上的徽木由新安江而下,,抵達杭州,,使杭州成為徽木的主要集散地。這3690余畝沙地,,便是徽商用來停泊木排,,堆運木材的棧場。
徽商史話
書名,。朱世良,、張犁、余百川主編,。黃山書社1992年5月出版,。此書分上下兩篇,上篇為古代徽商,,下篇介紹當代徽商,。古代徽商分"徽商短論·商史漫話"、"徽商百業(yè)·經(jīng)營謀略",、"徽商人物·軼聞逸事"、"徽商會館·商俗及其它"四個部分,,當代徽商刊載了黃山市九家有代表性企業(yè)的專稿,,以反映當代企業(yè)重振徽商雄風的情況。古代徽商的文稿,,大都選自《徽州報》,、《黃山日報》、《富園》雜等報刊己發(fā)表過的文章,。
徽商研究論文集
文集名,。《江淮論壇》編輯部編,,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,。文集收錄中外學者發(fā)表的有關徽州商人研究的論文24篇,其中日本學者藤井宏教授《新安商人的研究》一文,,曾由傅衣凌,、黃煥宗合譯成中文,連載于《安徽歷史學報》,、《安徽史學通訊》上,。此次收錄的為傅衣凌最新重譯稿,并由藤井宏親自寫了序言,。在譯稿的后面,,還附錄日本學者寺田隆信《湖廣熟,天下足》一文,。秦佩市《明清徽商研究》一文,,未曾發(fā)表過,,文集亦作了收錄。還有數(shù)篇有關明清時期鹽商的文章,,所論大都是徽籍鹽商,,文集亦予收錄。文集后附有"徽商研究資料索引",,供徽商研究者檢索,、參考。
徽州茶商
指經(jīng)營茶業(yè)的徽州商人,。茶業(yè)為徽商經(jīng)營的四大行業(yè)之一,。徽州植茶始于南朝,,唐代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產(chǎn)茶區(qū),。862年,歙州司馬張途在《祁門縣新修閻門溪記》一文中記載,,當時祁門縣山上遍植茶葉,,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靠業(yè)茶為生,每年二三月新茶上市,,茶商云集,。宋代徽商朱元經(jīng)營茶業(yè),遇蔡京改茶法,,說其私販茶葉有罪,,因而下獄。元代敏人畢仁16歲便在廬州開設茶葉店,,充當坐賈,。其父畢天祥則每年運茶數(shù)百引,充當行商,。坐賈與行商結合,,獲得商額利潤,知名于時,,明清是徽州茶商的鼎盛時期,,清乾隆年間,徽商在北京設有茶行七家,,茶莊百家以上,,在津、滬開茶莊也不下百家,?;丈探?jīng)營茶葉,有茶號,、茶行,、茶莊,、茶棧等多種類型,"茶號"猶如現(xiàn)在的茶葉精制廠,,從農(nóng)民手中收購毛茶,,進行精制后運銷,"茶行"類似牙行,,代茶號進行買賣,,從中收取傭金,"茶莊"為茶葉零售商店,,以經(jīng)營內(nèi)銷茶為主,,后期亦少量出售外銷茶。"茶棧"一般設在外銷口岸,,如上海,、廣州等地,主要是向茶號貸放茶銀,,介紹茶號出賣茶葉,,從中收取手續(xù)費?;罩莶枭桃枣脑慈撕涂兿藶槎?。